街區的信仰未曾因動盪而消逝。漢人的傳統信仰外,民雄長老教會、天主堂對居民也十分重要,且影響範圍不僅限於打貓街。





民雄天主堂

民雄天主堂全名為民雄聖德蘭堂。1922年,西班牙籍的良雅師神父到民雄傳教,在地的慕道者日益增多。1931年,教友捐地讓教會順利蓋起兩層樓的木造小聖堂。然而,不到幾十年的光景,1945年美軍空襲投下的燃燒彈,焚毀了整間聖堂。


直到1954年,嘉義教區牛會卿主教、莊懷淵神父籌資在現址建造清水紅磚立面的聖堂、宿舍和道理廳。1955年,落成大典時,聖堂立面嵌上了前監察院長于右任提寫的「天主堂」三字。


▲民雄天主堂


民雄長老教會

1912年,教會設立初期屬於嘉義東門長老教會的支會,也還沒有自己的禮拜堂,信徒們都在民宅裡做禮拜。教會的禮拜場所前後遷移了七次位置,直到1925年買下了現在的教會地點。不過,當時的建築與現在不同,是閩式風格的平房。1954年,才改建為現在所見的禮拜堂。傳福音外,民雄長老教會也積極投入公共事務,例如組織社區棒球隊、支持嘉義二二八紀念碑的設立、作社會運動的後勤補給等。



▲民雄長老教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