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新祿是嘉義民雄的畫家,生於1906年4月2日,梅山地震發生的那一年。嘉義6,772戶房舍在梅山地震中傾頹,1,258人因此喪生。地震使身軀成殘骸,城郭成廢墟,人無立足之地。地震半個月後出生的劉新祿,張眼看到的世界還有許多顛簸。
雖然接在地震轟鳴之後出生,劉新祿不是個轟轟烈烈、燃燒熱情過日子的人。劉新祿和他的畫家好友陳澄波,不論是畫作或生命歷程,在對照中許多有意思的事情會浮現。陳澄波1920年代的畫作,是梅山地震後,在日本市區改正計畫下迅速現代化的嘉義市;同時期,劉新祿筆下,民雄明顯仍維持著清領時期的生活方式,並沒有因為日本殖民、梅山大地震倏然進到另一個時代進程。

和同時代許多人一樣,劉新祿與陳澄波受到戰爭、極權政治的許多傷害。只是他們其中一人的人生,在二二八事件中停止了。嘉義二二八事件爆發前,陳澄波曾到劉新祿的家院很興奮地說:「阿祿,啥物時陣啊,你哪會閣咧睏?」對日本殖民的結束,陳澄波有許多美好想像。不到半個月,劉新祿便看著陳澄波被遊街示眾,在嘉義車站前槍決。同年,國民政府派來台灣的軍隊,強行駐紮到劉新祿的家院中,近一年的時間。
劉新祿的一生中有許多壓抑的時刻,但他的低調隱忍,默默為民雄留下不少珍貴的資產,例如:從日治時期留下的畫室建築、民雄第一間書局,以及開始用繪畫留下民雄記憶的藥局小孩......我們也從劉新祿後輩的記憶中,看到許多書冊裡沒有刊載的歷史段落。
2024年3月開始,打貓街坊文化協會和街坊夥伴們,持續蒐集、調查整理劉新祿的資料,在很多人的幫助下,他的故事終於有了些雛形。今年我們想花一些篇幅和大家分享這些資料,從劉新祿的生命故事開始,帶出他在地方、藝術圈的人際網絡,也從中勾勒出因為身份、性別關係,沒有被文字記刊載下來的人物。最後,想和大家分享劉新祿留下的一些空間,希望這些空間未來能夠保存下來,留下民雄在上個世代的一些註腳。